无为而治的结局是人性复归
2018-01-01 08:09:0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七十一章(28)   知雄守雌

 

(原文)

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;

为天下溪,恒德不离;

恒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

知其白,守其辱,为天下谷;

为天下谷,恒德乃足;

恒德乃足,复归于朴。

朴散则为器,圣人用则为官长,夫大制无割。

 

(帛书本参考高亨《老子正诂》)

 

[译文]

深知雄性的刚强,却安于雌性的柔弱,甘愿做天下的溪涧;

甘愿做天下的溪涧,与道一致的大德就不会离失;

这样,就会回复到平和无欲的婴儿状态。

深知什么是智谋,却安于愚钝,犹如容纳溪流的川谷;

作为天下的川谷,与道一致的德得以充实;

这样,就会回复到原始的淳朴。

具有原始淳朴天性的人都是社会有用之才,圣人启用这些人,他们将成为管理领导者,于是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。

 

我的理解:无为而治的结局是人性复归

 

      本章有重要修正:

    帛书本在“复归于婴儿”之后增加“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;为天下式,恒德不忒;恒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”二十七个字。

    通行本为了让“复归于朴”与“朴散则为器”连接顺畅,将“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知其荣”二十三个字插入“知其白,守其辱”之中。

      专家们考证认为这些是后人添加的,应当删去。这些考证是有说服力的:

   首先,《庄子》引文为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知其白,守其辱”;《淮南子》引文为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谿。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”,均无“知其白,守其黑”句。

   其次,七章(41)《道大》有“大白如辱”,表明老子是以“白”对“辱”,既没有以“黑”对“白”,也没有以“荣”对“辱”。

   最后,“为天下溪”与“为天下谷”同类,而“为天下式”则不同类;“复归于婴儿”与“复归于朴”意旨相同,而“复归于无极”则与之不同类,而且老子没有“无极”说法。

   “天道员员,各复其根”,老子的复归思想在这里具体化了,那就是人类将复归于婴儿,人类社会将复归于朴,即回归淳朴人性。

   学习大道,内心是有斗争的,“知其雄,守其雌”、“知其白,守其辱”就是内心的争斗。人类能够摆脱逞强,摈弃智谋,因而能够回归淳朴。

   

      顺口溜曰:

     知雄守雌返淳朴,为而不争能长久;

    平和无欲似婴儿,利而不害乃溪流。

 

  

 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